(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作现场叫“落地响”,舆论阵地步步高,虚工实做有载体,项目激进有平台,氛围营造有声有色,服务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治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这是保山市施甸县委宣传部在近几年来的心灵之声音。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宣传部门的工作这是舆论引导,务虚不务实,但是,在近几年来,施甸县的老百姓却改变了对宣传工作的看法,都说,精神文明进农村、进社区、不是“言传”、是“身教”。
新时代文明建设,作为承担主题工作的施甸县委宣传部不仅仅是指挥所、还是一个实践所、示范所,只有所有涉及的部门、人员“聚”到现场、才能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把一个听着“虚”的部门填充为实实在在的载体;应急广播在社会最需要时就是社会的救命稻草,施甸县有139个应急集广播前端,1052套扩模机但只有一个工作人员,一个的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就是工作思路的激活才能完成群众的需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细到0.001个平方米的角落、大到全县1052个自然村,作为指挥平台的宣传部始终坚持服务在路上,实践到现场。用政治思维杜绝态度粗暴、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等问题发生。为破解干部“躺平”“懒政”难题,今年以来,施甸县委宣传部立足监督职责定位,将整治“躺平式”干部与鼓励担当作为相结合,深入摸排、加强监督、找到症结、对症下药,持续推动形成务实高效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紧盯“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该宣传部加强对科室“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开展“一对一”谈话,从领导干部层面拒绝“躺平”。同时,督促各科室“一把手”主动担责,通过单位自查、集体谈话、内部个别谈话等方式,以上率下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强化勤政廉政意识。破解干部“躺平”难题,突出整治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最为有效。该宣传部充分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紧盯平台和直接服务群众的科室关键人员,采取明察暗访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抓实日常监督,严查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实干不担当、工作被动应付等问题,让工作责任激活想“躺平”干部不能“躺”、不敢“躺”。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村,现场是实干窗口,监督是激进的力量,在施甸县旧城乡的农村创建文明清洁区,一个73岁高龄,叫万全禄的退休高级农艺师高兴地说:“以前,我只知道,宣传部是挥挥手的部门,但是,现在改变了,在我参加农业科技服务、文明乡村建设的志愿者活动中感受到的是,他们不是传统的指挥员,是真枪实弹参加战斗作战员,以往,宣传部是部门干好了才来宣传的部门,现在是用言传身教的实践落实给老百姓宣传怎么干、怎么办的部门”。
据介绍:自2021年以来,施甸县委宣传部承担的文明城市创建、文明乡村建设得到了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的达标认证及复评人口,承担对外宣传的融媒体中心有效地把施甸形象大使的工作做到了云南省广播电视系统一等奖的行列,全体党员干部担当履责、实干快干的实践让老百姓编出了一句“想进步,看看宣传部”的顺口溜。
云南网通讯员 杨连武